人工智能“泛滥式”爆发 或将迎来产业发展泡沫期
点击:3027 发布单位:友力智能 发布时间: 2024-11-26
人工智能的“支撑技术们”取得了发展和突破,降低了人工智能的进入门槛。但这种“泛滥式”的爆发,放到整个信息技术历史长河中来看,并非坏事。因为,从另一个方面来讲,它代表了一种技术的成熟。而这种技术的成熟,是一个产业发展的必备条件。
2016年,科技圈最火的三件事:AI、VR和基因检测。其中,有着最悠久发展历史的是AI——人工智能。一般来说,一个事物最火的时候,也就是它进入泡沫期的时候。
人工智能爆发背后的技术推动力:GPU、云计算、大数据、机器学习
就以人工智能为例,据北京捷通华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连毅介绍,2010年前,中国从事人工智能技术及服务的企业不到20家。但是2010年以后,人工智能企业便如雨后春笋般,前仆后继了。据某细分领域研究机构出具的统计报告显示:2016年,中国的人工智能企业有709家,美国有2095家,英国有366家。
这些数据或许不尽准确,但是起码说明时至2016年,几乎随处都能”偶遇”人工智能企业,不管是做技术服务的,还是做软件应用的,还是做实体机器人的。总之,就是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人工智能“爆发”。尤其是2016年的机器人大会在天津成功举办后,因为各界领导人的莅临与关注,又把人工智能推向了新高。
提及这背后的原因,借用在人工智能领域有二十五六年从业经验的张连毅的话:“应该说是最近几年,几个变量同时发生了。一是GPU服务器的出现及商用;二是云计算的成熟,三是大数据的商用。”“打个比方说,就是GPU服务器和云计算让我们有了一个好的灶台和做菜工具,大数据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材料,这让我们炒一大锅菜成为了可能;与此同时,机器学习也趋向成熟了。这让我们不仅有了灶台和材料,还有了易学简用的方法。在这样工具、材料和方案都具备的条件下,人工智能技术获得了史无前例的突破,而其更大的意义在于,只要掌握了工具、材料、方法这三个要素,人工智能从此不再因神秘而高不可攀,就变成了一个人人都有可能掌握的能力。”
换句话说,就是人工智能的“支撑技术们”取得了发展和突破,降低了人工智能的进入门槛。
人工智能爆发的产业化意义: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有力推手
但是,这种“泛滥式”的爆发,放到整个信息技术历史长河中来看,并非坏事。因为,从另一个方面来讲,它代表了一种技术的成熟。而这种技术的成熟,是一个产业发展的必备条件。
首先,我们看一下人工智能的定义。某百科上对它的释义是:它是研究、开发用于模拟、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、方法、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。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,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,并生产出一种新的,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,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、语言识别、图像识别、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。
这段很抽象很晦涩,但是实际参与人工智能技术及服务的公司们,已经把人工智能“肢解”的非常具体化了。比如捷通华声这家定位于人工智能技术服务的公司,开发出了9项人工智能技术:语音合成、手写识别、语音识别、图像识别(OCR)、语义理解、机器翻译、声纹识别、人脸识别、指纹识别。目的就是让机器拥有“能说会听、能写会识,能思考会判断”的能力。
这种能力正是物联网的终端所必须的。比如,我们希望物联网时代能够实现设备与设备的交互,设备与人的交互。比如冰箱会告诉我们现在还有几只雪糕;空调会告诉我们房间里现在温度如何等等。如果要实现这些,设备就必须具备“能听能看,能说会动、能思考会判断”。当然,会动要按设备的应用场景而分。不过不排除未来有一天我们的桌子、椅子、冰箱、洗衣机都是能走会动的,只要有需求,比如洗衣机洗完衣服,可以自己凉;桌子坏了,自己修等(未来是一个让人变得更懒的世界)。
同时,从物联网技术路线图的层面上来看,其感知层、传输层和数据处理层分别涉及到传感技术、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。物联网能够从设想变成现实离不开这三大技术的进步。比如,传感器在小型化、低功耗和智能化方面的突破;通信技术在低功耗广域网方面取得的突破;计算机技术在云计算、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方面取得的突破等。正是在这些技术进步的基础之上,物联网才有了产业化的可能。也就是说,在物联网时代,这些要素缺一不可。
所以,两三年前我们曾经探讨过,未来的物联网操作系统是否会以人工智能为基础。今天看来,这已是不争的事实。
- 上一篇:玩儿似的公司,值得学习!
- 下一篇:千万不要碰,工厂自动化改造的五大误区!